发布 / 2025-05-21 12:07:24
来自 / 小太阳装修资讯网
心有鸿鹄志,梦想的转化之路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杨大利,从小就有个梦想,就是希望研制出另一种能够替换原有房屋顶上的土瓦的新瓦。在他眼里土瓦的作用就是防雨防晒,在农村,随处可见披着泥瓦“外衣”的房屋,它们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屋顶上,如若遇到大风大雨或鸡攀猫蹬,有一块瓦片松动就会漏水。
正是因这“下雨天的烦恼”,让这个年轻人陷入了如何为屋顶“改头换面”的沉沉思考之中。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他点燃了改变土瓦的决心和信心,夜以深思每天当下,建筑节能的概念在他脑子里萦绕。
研制一种兼具防水、环保、隔热、保温、耐腐等性能的瓦,并换掉土瓦是他的梦想!
泥土瓦,在我国建筑史上也沿袭了几千年之久。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这种“泥土瓦”渐渐受到市场的冷落,市场亟待找到一种实用、便捷的替换材料。
对此,他对城乡屋面材料市场作了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市面在售的屋面瓦可说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纵观各大小城市、乡镇,使用量最大的是混凝土屋面。一些大型场馆则会选择采用不锈钢板、钛锌板、铝镁锰板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屋面。农村使用最多的是传统的“小青瓦”了,对水泥瓦、彩塑瓦、陶质瓦、玻璃钢透明瓦、石棉瓦、玻纤瓦等类型的瓦的使用兼而有之。
但是这些瓦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防腐隔热差、易褪色、易老化、不耐用、过些年就要翻新等多种问题。调研中还发现不论是何种建筑物屋顶都有一些共性要求,就是屋面瓦既要防水、隔热、保温,同时还要质轻、环保、耐腐、耐火。
正是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全面了解,坚定了他想要研究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屋面材料的决心。一方面他不断搜集屋面材料的各种相关信息,加紧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双重技术支持,完成了对调研内容和试验成果的转化:一种新的合成树脂瓦屋面建材由此而生。
这种材料完全迎合时代潮流,其重量轻、强度大、美观、环保、防水防潮、防腐阻燃、隔音隔热的多种优良特性,满足了客户共同的需求。它就是:新型屋面瓦——合成树脂瓦。
创办公司,规范化生产树脂瓦
杨大利,彝族。1999年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富源县的一个粮管所,从事粮食保管、收储工作;3年后,从单位下岗分流,四处打工。做过煤矿工人,跑过保险,做过销售,当过保安。一直到2015年,他和小伙伴们才抱团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大早,云南鼎彩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利就在公司的货场里忙碌起来。一个村的旧房改造正在进行,有一批货当天必须运出去。那红的、黄的、蓝的、灰的树脂瓦堆在货场上,看上去就像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水粉世界。
“当看到一幢幢旧房子用我们的产品改造成新房子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杨大利说,别看我们企业规模不大,建厂三年来,已生产合成树脂瓦400余万平方米,有15000户村寨住房改造时使用这个产品。其中,有300万平方米用于脱贫危改、易地搬迁及美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
在富源创业政策的支持下,2015年9月,36岁的杨大利到浙江考察后,决定从风险较小的树脂瓦行业入手,引进技术,在家乡办厂。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乡的扶贫工厂就业,增加农民致富收入,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和小伙伴们抓住农村住宅、凉亭、临建房、城镇平改坡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机会,创办了云南鼎彩瓦业有限公司,生产合成环保的树脂瓦”。杨大利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年轻人就要有放手一搏的勇气。”
公司创办以来,几经周折,也曾遇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销量不景气等问题,但是公司克服重重困难,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产品具有重量轻、强度大、防水防潮、防腐阻燃、隔音隔热等优点,陆续接到县内“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订单。再后来,名声远播,前来订货的客户越来越多。他一方面进行网销,把产品销到周边的贵州、湖南,同时又找人代销,占领市场,当年就赢利上百万元。凭借“与传统的石棉瓦、水泥瓦、彩钢瓦产品比起来,我们的合成树脂瓦有很多优点。”在货场上,杨大利说:“石棉瓦不隔热,而且噪音大,易腐蚀,老化后就变脆,使用年限3年左右;水泥瓦有一定隔热性,也隔音,但质量重,施工成本高,易风化开裂,使用寿命5至8年;彩钢瓦隔热性能差,噪音大,还易导热,经常造成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极易被腐蚀、易生锈,使用寿命也是5至8年;合成树脂瓦隔音、隔热、保温、抗紫外线,不生锈,耐腐蚀,使用寿命30年以上,低碳环保,可回收利用。”
目前,公司已开发生产枣红、桔黄、青灰、天蓝、草绿、土红六种颜色的树脂瓦,企业也逐渐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
“现在年产70万平方米,今年又在贵州盘州市通过兼并方式上了一条生产线,达到年产120万平方米的规模。”杨大利说:“我们要把小生意当做大事业来做,力争将来抓住振兴乡村战略机遇期在行业内打造出一个有名气的品牌来。”
生意做大始,终坚持扶危济困常思公益爱心
虽然以前做的是小生意,但杨大利从没有放弃做公益的念头。如今,他做公益已有8年多时间。
“我1996年读大学时,3000元学费借了3家人才凑够。因为身处过低谷,才更明白穷苦人的艰辛。”这是杨大利做公益的初衷。
2009年杨大利在做小生意,手里并不宽裕,偶然听说富源县黄泥河一小学教师得了尿毒症,热心的他立即和另几位同事组织为老师做募捐。发了1000余份倡议书,他们筹到了14000余元并送到病房。
从2010年开始,每年春节前,杨大利定期为营上镇敬老院送去近万元的食品用品。
他对本村的五保户非常挂念,回家时常上门关心慰问,为他们缴纳水电费、保险费。
2015春节,家家杀猪过年,杨大利又为营上镇敬老院送去150公斤的过年猪,并陪老人们吃了杀猪饭,老人们很开心。“我们每家过年都吃得好、用得好、穿得好,瓜子、水果、 糖果少不了,团团圆圆,也想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春节。”杨大利说。
在农村,老百姓以种地为生,家家户户用牛耕地,但村子里面常常有耕牛被偷的事发生,为防止偷盗的发生,2014年,杨大利投入3万余元,为村子里面装上了路灯。
为帮助困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2016年 8月24日,鼎彩瓦业在富源县中安街道胜境关收费站的厂区内,举行2016年爱心助学捐资发放仪式,为贫困学生捐资5.4万元。
2017年2月,他又帮助了富源县黄泥河镇迤更者村委会冷水沟村的一家人,一位残疾母亲(先天性失眠)、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2016年丈夫生病,高昂的医疗费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且能借的都借过了,但最终也没能从死神手里把丈夫救下,丈夫于17年2月26日辞世。这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再次面临崩溃,连丈夫的安埋事宜都无能为力。杨大利得知后,毫不犹豫提供了棺木钱,让死者先入土为安,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最终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渡过难关!
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就像是每一面黑暗中的镜子,有一点光亮,全都会发出光芒,而杨大利,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永不熄灭的光源,始终身先士卒的感动、感染着身边的人!
从2009年至今,杨大利捐资助学、济贫扶困100余万元,参加公益活动60余次,参加爱心送考接送学生1000余人次。
“回馈社会,报效家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的宏愿,也是我的初心。”杨大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国梦”已唱响祖国大地,现在杨大利同志的梦想也已梦想成真。先贤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或当如是处世立身。
上一篇:
别墅老房翻新装修预算方案旧房装修改造一般下一篇:
北京二手房老房装修公司2023北京口碑好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若未经许可,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
Copyright (c) 2011 小优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