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装修资讯网
首页 房产知识 行业资讯 装修攻略 装修知识 装修案例 家居资讯

临朐颜家洼装修公司有哪些回忆校办工厂

发布 / 2024-12-06 17:01:24

来自 / 小太阳装修资讯网

校办工厂

作者 | 相军

最近,国家大力倡导加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要求各学校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劳动契机和场所,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这些举措让我想起了自己初中时在校办工厂干活的时光。

一九八七年,我升入营子初中学习。当时小学是五年制,升初中还需要考试录取,不是现在的九年一贯制直升。学校位于营子村西的一片河滩地,周围是营子村、颜家洼、水沟村,学校大门朝南,前后有四排平房,是由办学片里的各村集资出物修建的,学校规模不算大,从六年级到八年级,每个年级四到五个班。

那时候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规范,除了正常开设文化课以外,音、体、美等课程也齐全,而且每个班每学期要安排半天的劳动时间,去校办工厂干活。

外出干活是由学校在学期初按班级统一安排的。轮到外出劳动的班级,当天吃过午饭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主任通常是骑自行车往返),班里的四十多名学生站成两列路队,从学校出发了。从学校到校办工厂的路途大约有三、四里路,这些路对于走惯了乡间小道的农村孩子来说根本不在话下。离开了封闭的校园,逃离了课本、作业的束缚,我们就像脱离了樊笼的小鸟,一路上叽叽喳喳说笑着,打闹着。穿过营子农村信用社和肉联厂之间的大路,沿着营子河边的林荫路西行,跨过横在营子河上的石桥,我们就到了河南岸的齐家庙村。从村里的南北大街一直走到尽头,再转向西走一条小胡同,就看到了学校的校办工厂——营子初中墨水厂。

当时,人们写字的工具不是现在一次性的中性笔,很多老师批改作业都是使用钢笔,甚至是蘸笔,就一个笔头,没有笔囊,写一会儿字就没墨了,需要不断地从墨水瓶里蘸取墨水,经常把手上抹成墨色,所以能得到一支带墨囊的钢笔就是比较高级的礼物。用钢笔就离不开墨水,因此在当时墨水的使用量很大,学校看准了商机,租用了邻村一个闲院子,开办校办工厂生产墨水。厂子坐落在齐家庙村的西南角,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院落,门口朝东,南面和西面是一条大沟和一个水塘,从院子里往南看是冶源水库东干渠高高的大坝,院子北面是一片斜坡荒地。进入小院,有两排红砖平房,南面的一排是仓库,放着成桶的墨水以及空墨水瓶。北面一排临近门的一间是办公室兼门卫,再往里走有两间是灌装的厂房。原先加工墨水的工人在我们去之前已经临时放假,腾出地方来让学生们对墨水进行简单的后期包装加工。

到达以后,班主任把我们交接给厂长,就骑车回校了。厂长把我们领进厂院,关好大门,按男女平均分成四组,分配给各组的任务分别是:刷瓶子、贴标签、灌墨水、装箱子。

当时使用的墨水,按颜色分纯蓝、蓝黑和碳素三种;按质量有瓶装的成品墨水(五毛钱左右一瓶)和散装的墨粉(平时我们主要是用一毛钱一袋的墨粉自己调配墨水)。墨水瓶是可以回收的,循环使用。刷瓶子就是把盛墨水的空瓶子刷洗干净。我们需要把回收来的墨水瓶内残液倒干净,用一个小刷子伸到瓶子里刷洗干净,再把瓶子放进灌满水的大盆里来回晃动冲洗几次,把瓶子里的积水倒净、晾干。

贴标签。当时校办工厂主要生产纯蓝和蓝黑两类墨水,需要在晾干的墨水瓶上贴上对应的商品标签。同学们一人一把小刷子,蘸一下浆糊,在瓶子正面中间位置扫一下,把细长的标签粘上去。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总有些冒失的男孩子经常把标签贴得歪七扭八,浆糊抹的瓶子上到处都是,还有的调皮男生把两面都贴上标签,一面是纯蓝,一面是蓝黑,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所以,时间一久,厂长通常会安排女学生贴标签,她们比较有耐心,也很细心。

灌墨水,这通常是男孩子的工种。男孩子有力气,取一桶加工好的墨水(十斤左右),把贴完标签的墨水瓶摆放好,用一个小漏斗插进瓶子里,把大桶里的墨水分装到一个个墨水瓶里。男孩子干活粗陋,经常将瓶子漾满,洒落得到处都是,拧盖子时沾得满手墨水,干累了顺手一抹汗就变成了大花脸,有时候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的黑脸就忍俊不止哈哈大笑。

装箱子,把一瓶瓶灌满的墨水装进统一的包装箱里。一个包装箱通常是上下两层,摆放好底下的一层,盖上一块纸板做隔板,再摞上第二层,每箱能装四十瓶。装好箱后,把它们搬到临时仓库里,整齐地码放起来,等着工人来上班后拉运到各个小商店出售。

劳动课期间,厂长会不停地走动,提醒和指导我们把活干仔细,对于调皮捣蛋的男生也不断警告:干得不好,告诉你们班主任。最后厂长会根据我们的劳动表现,对表现好的进行一定物质奖励:小组一人一瓶墨水。

因为墨水对学生们来说是学习必需品,调皮的孩子总是趁劳动时偷偷地往外带墨水。冬天揣在棉袄里看不出来,到了夏天,穿的衣服薄,藏不住,没法往外拿。他们就趁劳动间隙偷着从厕所墙头扔出去,扔到西边的沟堰上,走出厂门后再找个理由离开队伍去拿。后来终于被厂长发现了,一顿批评警告,而且每次劳动课结束前厂长总会提前到厂院周围转一圈,往往捡回十瓶八瓶的墨水。

在校办工厂劳动通常是三节课时间,等第四节上到一半,就要开始整队准备回学校了。厂长在公社驻地居住,顺便把我们一起送回学校,等我们回到学校,正好赶上放学吃晚饭。

当年的我们,也许物质是贫乏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地劳动。记得每逢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种地、收庄稼、挑水、做饭等,做了很多农活和家务。还经常挎上篮子,割草喂兔子喂猪、打干棒拾柴禾、背篓子捡树叶。那时我们觉得劳动是学习生活的调节,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身心。我们拥有鲜明的劳动是非观,我们鄙视村子里那些无所事事的二流子,我们崇拜一切靠勤奋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不知从何时起,智育成为学校的独角戏,社会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使得各个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但农村学生那种骄横奢侈、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却和城市学生相差无几,整天被父母宠着,无休无止地玩手机、上电脑。很多农村的学生都没有干过农活,说他们分不清韭菜和麦苗一点也不夸张。个别学生不仅不劳动,而且鄙薄劳动,贪图享乐。难怪有人担忧说:现在的学生没用了,眼高手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上了几年学简直就成了一个书呆子。这种感慨发人深思,让人警醒。这样懒惰成性、好逸恶劳、四体不勤的学生将来怎样为祖国做贡献?如果青少年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年后就会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隐患。

好在,现在国家和社会都已经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大中小学大力倡导劳动教育,校内与校外结合,课上向课下延伸,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我们不敢保证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才,至少可以做到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能劳动、会自食其力的人。他们既便将来不能治国平天下,至少能够修身齐家,会凭着自己的勤劳找一份事干,养活一个家庭,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不失教育立德树人的初衷。

相军,生于七十年代,东城街道人,爱好文学。任教于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临朐县优秀教师,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潍坊市优秀教师。

全国流通经济官网

广东蚕业

现代农机期刊

汽车画刊杂志

友情链接

若未经许可,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

Copyright (c) 2011 小优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