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装修资讯网
首页 房产知识 行业资讯 装修攻略 装修知识 装修案例 家居资讯

92韩日世界杯1992年中韩建交秘闻

发布 / 2024-07-31 19:00:45

来自 / 小太阳装修资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交于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在建交前一直相互对立、隔绝。1983年,两国官方因中国民航296号航班劫机事件初次接触。此后,两国经贸文化交流开始增加,并先后派团参加了对方主办的1986年汉城亚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1年9月17日,韩朝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次年,中国与韩国在经过多轮谈判后正式建交。此次建交标志着东北亚地区冷战体制的瓦解。

中韩建交后,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发展迅速,优势互补,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也经历了数次升级。中国在与韩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同时与朝鲜继续保持传统友谊。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形成南北对峙。中韩两国长期处在互不承认的敌对状态。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直接交锋外。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冷战局势的缓和,中国先后与日本(1972年9月)和美国(1979年1月)建交,朝鲜半岛亦出现缓和局势。1973年6月23日,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表“六二三宣言”,表示韩国愿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与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门户开放。中国也于1978年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

1988年2月25日,甫当选的韩国总统卢泰愚在就职演说时表示,韩国在进一步加强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扩大同与韩国没有交流的大陆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渠道”,“推行生机勃勃的北方外交”。

前期的接触1983年5月5日,中国民航296号航班遭劫降落韩国春川。两国官方为处理劫机事件开始最初的接触。全斗焕政府就劫机事件向中方提供了帮助。此后,两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1986年和1988年,在两国未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派出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韩国主办的第10届亚运会和第24届夏季奥运会。1988年夏季奥运会后,两国的双边经济交流迅速升温。

1990年韩国体育代表团一行700余人参加了北京第11届亚运会。卢泰愚政府将此次亚运会看成发展中韩关系的“重要契机”。韩国提供了亚运会20%的经费,韩国企业支付的广告费超过了1500万美元。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向北京亚运会组委会赠送了数百辆现代汽车,为其在北京创业迈出第一步。亚运会期间,有4000名左右的韩国游客来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颁奖和正式场合中使用了大韩民国的英语国名“Republic of Korea”。

199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赴汉城参加联合国亚太经社第47届年会,与大会主席,韩国外交部长官李相玉举行了两国外交高官的首次会晤。1991年9月17日,韩朝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为建交创造了条件。

建交谈判卢泰愚会见钱其琛1991年11月12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外贸部长李岚清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第三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会议。韩方对钱其琛一行的来访很重视,韩国外务部助理部长李时荣到机场前来迎接,与钱其琛和李岚清“热烈握手”。

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会议是经过9个月6轮的谈判的结果。12日下午,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会见了与会的各国部长。在集团会见结束后,时任韩国外交部长官李相玉将钱其琛一行引入另一间客厅,与卢泰愚单独会见。卢泰愚与钱其琛一行会谈了40分钟,他提出了“早日建交”的提议。钱其琛对此提出了三个希望: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使两国贸易关系更好地发展下去;希望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平共处,加强往来。希望美国和日本与朝鲜改善关系。次日,钱其琛与李相玉举行了两国外长的首次早餐会。钱其琛的此次汉城之行为中韩建交铺平了道路。

建交谈判1992年2月,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92年4月12日,时任韩国外交部长官李相玉提前两天来到北京参加第48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会议。作为第47届亚太经社会会议主席,李相玉是北京第48届亚太经社会会议开幕式的主持人。同日,钱其琛与李相玉举行了外长会谈,李相玉希望外长会谈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但钱其琛认为举行正式的建交谈判时机还不成熟,主张先建立联系渠道。

1992年5月13-1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张瑞杰大使与韩国外务部次官卢昌熹、权丙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4号楼举行了首轮务实性的建交谈判。6月1-3日,双方举行了第二轮建交谈判。中方重申了建交三原则。

6月19-20日,双方在汉城喜来登华克山庄酒店一座僻静的别墅顶层贵宾间举行了第三次谈判。为避开媒体,中方谈判代表在抵达金浦国际机场后,韩方特意安排特别通道入境,然后乘坐中巴车直接来到谈判地点。韩方在此次谈判中接受了中方的建交三原则,双方迅速达成了建交协议。在草签和交换了文本后,参加谈判的双方代表首次合影留念,庆祝谈判圆满成功。

1992年7月15日,刚从非洲访问回来的钱其琛受中共中央委托,乘坐空军专机,赶赴平壤,向金日成转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与韩国建交的口信,以表明中国对朝鲜最大程度的尊重。口信重申了中国一如既往地努力发展中朝友谊,支持朝鲜的建设和自主和平统一,以及推动朝美、朝日关系的改善。我们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平等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我们仍将努力增进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强调朝方“将克服一切困难,继续自主地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正式建交1992年8月21日,韩国公布了中韩即将正式建交的消息,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将于8月23-26日访华。

同年8月23日,韩国当局根据中方“断交”、“废约”、“撤馆”的“建交三原则”,要求中华民国驻韩大使馆人员于24小时内离境,并将原属中华民国的大使馆等资产接收并转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2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和韩国外交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近百名中外记者对签字仪式进行了实况转播。

后续1992年9月27日,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在卸任前,亦即两国建交仅1个月后,便率庞大访华团出访中国大陆。出发前,卢泰愚发表讲话说,韩中建交“标志着世界冷战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冷战体系—东北亚冷战体系的结束”。访华之行表明“我们如今已抵达了通往平壤的最后一道大门—北京”。即将举行的韩中首脑会议将为南北统一搭建“珍贵的台阶”,开创韩中关系的新时代。韩国总统的首次访华为卢泰愚的北方外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双方在北京发表了《中韩新闻公报》,并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中韩关于设立经济、贸易、技术联合委员会协定》、《中韩科学技术协定》。

自建交以来,中韩关系不断提高,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经贸、文化、人员往来迅猛发展。1998年12月,金大中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又进一步升为“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时,中韩关系被再次升级成“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双边关系走向成熟。

黑龙江粮食投稿

广东安全生产技术杂志

最好的汽车杂志

现代盐化工电话

友情链接

网球天地杂志

若未经许可,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

Copyright (c) 2011 小优 版权所有